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了推动全球各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在多个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当前我国是全球主要的钛生产与消费国家,行业进入了发展成熟时期,但由于行业产业链下游环节中的多个领域不断趋于饱和,钛行业整体发展速度正在逐步放缓。
一、各部门政策陆续出台,推动各细分领域技术发展
2021年12月,工信部、科学技术部和自然资源部发布《“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先进基础材料高端产品质量稳定性可靠性适用性明显提升。部分前沿新材料品种实现量产和典型应用。突破一批重点战略领域关键基础材料。
2022年11月,工信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到重点推广短流程镍冶炼技术,重点研发离子型稀土矿绿色高效浸萃一体化新技术,海绵钛颠覆性制备等技术。
二、全国专利技术申请数量先升后降,以江苏、广东和北京三省市为代表
根据公布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近些年来全球钛产业专利申请呈现波动变化的态势,其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多个国家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6-2019年,我国钛行业专利技术申请数量由3.7万项增长至7.9万项左右,达到专利申请峰值,之后逐年下降,到2021年钛行业专利技术申请数量降至3万项左右。
从我国钛行业专利分布情况来看,截至2021年底,江苏、广东和北京三个省市的专利技术累计申请数量均排在前列,分别达到了约4.9万项、4.4万项和3.7万项左右,此外其他省市的钛行业专利技术累计申请数量低于3万项。
三、国内市场整体钛矿需求量高于产量
统计,到2021年末,中国钛矿市场产量达到了650万吨以上,较2020年同期新增了约40万吨,2022年钛矿市场总产量继续上涨,增加至700万吨以上,同比新增了约50万吨。
在钛矿市场需求量方面,2021年中国钛矿市场需求量约为1000万吨,比上年末新增了约150万吨,到2022年钛矿市场需求量增速放缓,达到1050万吨以上,同比新增了约50万吨。
四、市场规模实现逐年增长,增速不断加快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多个产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对于钛行业来说,国内市场规模实现了逐年增长,据整理发布的行业分析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钛市场规模达到65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6%左右;到2021年底,钛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加至70亿美元以上,较上年同期新增了约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7.7%;在2022年,国内钛市场规模突破了80亿美元,比2021年新增了约1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4.3%。
五、海绵钛市场贸易逆差程度逐步缩小,整体呈现集中发展格局
从当前我国钛市场组成情况来看,主要由海绵钛和钛白粉两部分所组成,根据行业发展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末,中国海绵钛市场进出口数量分别达到了1.1万吨和0.2万吨左右,同比下降约18%和增长170%。
同期海绵钛市场进出口金额分别为1亿美元和0.15亿美元左右。
就国内海绵钛市场贸易格局而言,以日本、哈萨克斯坦和沙特阿拉伯等为代表进口来源国家,在2022年,三者的海绵钛市场进口量之和占比超过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