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能够产出近200份定制化报告以及上千份细分市场调研报告。公司构建了涵盖8000万以上的海外样本、30万以上的权威专家信息以及3600万以上的国内电话样本与企业样本,为各类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助力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
在当今时代,全球能源格局正处于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核电在这一转型进程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随着各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以及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迫切需求,核电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渐从过去的 “审慎限制” 状态迈向 “战略重启” 的新阶段。
行业政策
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的双重诉求成为全球核电复苏的核心动力。在 COP28 气候大会上,25 个国家共同承诺到 2050 年将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增加两倍,截至 2024 年 COP29 大会,这一承诺国家数量已增至 30 多个。各国政策密集发力:中国坚持 "积极安全有序发展" 方针,明确中长期布局规划;美国通过《核能促进法案》《聚变能源战略 2024》等法案,缩短许可时间并加大技术研发支持;欧盟以碳边境税推动中东欧国家重启核电,目标 2035 年新增核电装机 50GW。
市场规模
据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4 年成为全球核电产业复兴的关键里程碑,多项核心指标创历史新高。全球在运核电机组达 417 台,总装机容量接近 4 亿千瓦,年度发电量突破 2667TWh,超越 2006 年的历史峰值,核电机组平均容量因子提升至 83%,其中超 60% 的机组容量因子维持在 80% 以上,印证了成熟核电技术的稳定运营能力。截至 2025 年初,全球在建核电机组 65 台,装机规模达 7260 万千瓦,预测,到2035年,全球核电总装机容量将从2024年的3.95亿千瓦提升至4.94亿千瓦。同时,全球核能发电总量预计将由2024年的2.616万亿千瓦时攀升至2035年的3.41万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稳定维持在2%水平。
主流技术
据市场研究机构调研分析,全球在运核电机组平均年龄已超 30 年,其中 136 台机组运行时间超过 40 年,延寿需求显著激增。机组延寿展现出极强的经济价值:IEA 数据显示,在 85% 能力因子、7% 折现率情景下,延寿 20 年机组的 LCOE 仅 30 美元 / MWh,不足新建机组(70 美元 / MWh)的 50%。以 0.67GW 的第二代机组为例,单次延寿可使内在价值增厚 11%-23%,折现率越低增厚弹性越大。美国通过 "履行核电承诺" 行动计划实现成本优化,2022 年核电总发电成本降至 30.92 美元 / MWh,较 2012 年下降近 40%,达到 20 年来最低水平。
供应链发展趋势
全球核电供应链呈现 "区域化整合 + 自主化突破" 的双重趋势。受地缘政治影响,欧美加速推进供应链本土化:欧盟通过 "核电供应链本土化法案",要求关键设备欧盟产能占比不低于 50%;美国对华核电设备零部件关税升至 25%,倒逼国内企业转向俄罗斯、南非等资源供应国。
市场分布
全球核电市场分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中国、美国和法国是全球核电市场的三大主力。其中,中国凭借最新的核电机组群及最快的增速,已达到5.6亿千瓦装机规模和3861亿千瓦时年发电量,核发电总量有望赶超法国。美国则以9.7亿千瓦核电装机容量和7876亿千瓦时年发电量继续领跑全球。法国核电占比超全国发电总量的六成,其6.14亿千瓦装机容量贡献了3333亿千瓦时年发电量,稳居世界第二。
投资分析
从投资维度看,核电产业的资本活跃度显著提升。2020 年以来,全球核电年投资额(涵盖新建项目与在役机组延寿)增长近 50%,已超过 600 亿美元。国际能源署(IEA)预测,若要支撑核电市场的快速发展,到 2030 年全球核电年投资额需进一步翻番至 1200 亿美元,这一规模远超公共财政承载能力,亟需私营资本深度参与。技术迭代则成为市场升级的核心动力,以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为代表的先进技术逐渐从研发走向商业化,推动核电应用场景从单一发电向供热、制氢、海水淡化等多元化领域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