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在全国发电量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在当前我国“双碳”发展目标的背景之下,提升能源市场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具有深刻的意义。虚拟电厂是一种可以实现分布式电源集中管理和协调的能源系统,被公认为是保障我国电网系统运行的主要措施之一。
一、国家各部门出台政策引导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加快虚拟电厂建设
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到引导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市场化的发电容量成本回收机制,探索容量补偿机制、容量市场、稀缺电价等多种方式,保障电源固定成本回收和长期电力供应安全。
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开展工业可调节负荷、楼宇空调负荷、大数据中心负荷、用户侧储能、新能源汽车与电网(V2G)能量互动等各类资源聚合的虚拟电厂示范。
二、国内市场空间持续扩大,规模增速平均超过10%
为迎合国家“双碳”的发展战略,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开展电力系统建设,以虚拟电厂为代表的新型电力设施正在逐步参与电力市场运行,围绕着“源荷网储”和“互补协调”等能源系统类型,推动电力交易市场结构逐步完善,行业正在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根据市场调研资料显示,2021年中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达到5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2022年,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增至60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较上年同期翻倍,预测未来几年我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将继续以10%以上的增速增长。
三、风电、光伏及核电发电量占比实现提升,为虚拟电厂建设提供基础
从当前我国全社会发电量结构方面来看,近些年来风电、光伏和核电等新能源产业容量占比不断提升,据公布的调查报告,2016-2022年,太阳能发电量占比由不到0.5%增长至1%左右,同期风电及核电发电量占比均实现了上升,风电发电量占比从1%增长至1.5%左右,而核电发电量占比变化幅度不如前者明显,由0.5%增长至1%左右。
伴随着我国风电、光伏及核电等新能源系统的大量并网,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电力系统结构变化的灵活性,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对电力系统调节资源的需求,为虚拟电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四、虚拟电厂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持续上升
虚拟电厂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调节方式之一,当前主要通过辅助服务实现电量调节,在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结构中占据的比重正在越来越高。
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虚拟电厂调节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了0.3%左右,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到2022年,调节电量占比上升至0.5%,较2021年提升约0.2%,预计2025年虚拟电厂调节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将会超过2%。
研精毕智市场调研网(yjbzr.com)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专业深度的市场调研/市场分析服务:专项研究、细分市场调研、企业研究,提供深度行研报告、各类研究报告、动态监测报告,市场准入报告等,助力企业做出更有价值的商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