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感器在工业4.0时代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推广,传感器在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根据传感器类型不同,具体包括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光传感器、位置传感器、重力传感器等。
1、行业最新政策
2021年1月工信部发布《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重点发展小型化、低功耗、集成化、高灵敏度的敏感元件,温度、气体、位移、速度、广电、生化等类别的高端传感器,新兴MEMS传感器和之恩那个传感器,微型华、智能化的电声器件。同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创作能力有所突破,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物联网操作系统、新型短距离通信等关键技术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2、市场规模
从国内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来看,据北京研精毕智团队的数据统计,2018-2021年,智能传感器市场从127亿美元增长至160亿美元,2018-2021年年均复合增速约为8%,预计2026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239亿美元。
3、下游领域需求分布情况
从智能传感器行业下游细分应用领域占比情况来看,汽车电子是最大的应用领域,传感器能对汽车的行驶速度、距离、发动机转速、排气循环系统等指标进行参数测量和控制,也能为智能汽车的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系统服务,占比约24.2%;其次分别为工业制造和网络通信,分别占比21.1%和21.0%;消费电子与医疗电子也是应用传感器较广的行业,占比为14.7%和7.2%,未来随着传感技术在细分领域的提升,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4、国产化率情况
从国产化率来看,我国传感器行业正处于“散、小、低、弱、缺芯”的现状,大约60%的敏感元件和传感器仍依赖进口,中高端传感器的研发与制造能力存在较大短板。数据显示,国内智能传感器国产化率从2016年的13%增长至2020年的31%,复合增速24%,预计未来国产化率将进一步提升。
截止目前,中国传感器产业已由仿制、引进,逐步走向自主设计、创新的发展阶段。国内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及国家对传感器技术的重视程度,未来中高端传感器市场的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5、区域分布
传感器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并逐渐形成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沈阳和西安等中心城市为主的区域空间布局。
当前中国相关传感器企业约有50700家,其中广东省相关企业数量最多,约11200家,占比22%左右,位列全国第一。江苏省相关企业共计8640家,占比为17.05%;浙江省共有4486家传感器相关企业,占比达8.85%。
研精毕智市场调研网隶属于(英文简称:XYZResearch),是国内领先的行业研究及企业研究服务供应商。通过有效分析复杂数据和各类渠道信息,助力客户深入了解所关注的细分市场,包括市场空间、竞争格局、市场进入策略、用户结构等,包括深度研究目标企业组织架构,市场策略、销售结构、战略规划等,帮助企业做出更有价值的商业决策。